求职应聘,为何兴起“反向调查”?_全球观天下

时间 : 2023-05-16 13:54:57 来源 : 今晚报

某查询平台上,求职者可以查询到一些企业“变相裁员”、“无加班费”等信息。 (网络截图)

天津北方网讯:职场有“背景调查”一说,指大公司对应聘者的学历学位、工作履历、社会关系等进行调查,以过滤弄虚作假的应聘者。


(资料图片)

然而,近年来,求职者的权利意识开始增强。部分“90后”求职者在投简历、面试等阶段,会利用数据库、查询工具等了解目标公司的工商注册、劳动仲裁、涉讼风险等信息,避免进入不良公司或者灰色产业;还有一些求职者,会借助贴吧、职友社区、论坛、小程序等工具寻找目标公司的在职人员,从内部了解目标公司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管理风格等信息,过滤掉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公司。

相关法律人士指出,近年来,在职人员由于公司业务涉嫌违法因而被调查的案例明显增多,尤其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写入刑法后,不少刚毕业入职的大学生涉案。此外,一些财务会计人员也会因所在公司的涉案事件被牵连而陷入麻烦。因此,在数据信息时代,大学生求职应聘应具有风险意识,对公司做“背景调查”和“信用调查”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追求高薪,程序员踩了“雷”

有着8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晓宇(化名),两年前从一家大型教育信息公司辞职。在待业期间,他接到了公安部门的电话,要求他协助调查此前任职公司的相关案件。接到这个电话,他非常惊讶。公安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涉嫌“非法集资、炒作虚拟货币”,而晓宇作为程序员曾经参与开发了信息平台和相关交易软件,属于“涉案人员”。

晓宇记起,他于2019年下半年入职这家公司到2021年上半年辞职,前后不过1年半的时间,当时这家公司开出的薪资比其他公司高30%。受新冠疫情影响,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远程办公,很少去公司。公司在2020年转型“在线教育”,开发了网络直播课堂、在线答题交互平台、积分商城等一系列软件,用于拓展业务。

2020年初,晓宇接到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下派的任务,参与开发这些软件的部分模块。在开发积分商城平台时,该公司“产品经理”和“技术负责人”提出,要求实现家长、学生用现金兑换积分、答题兑换积分、积分兑换课程、积分购买教材、积分增值计划与积分游戏等功能。当时公司领导表示积分平台可以让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性更强,激励更多学生加入该平台。

然而公安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这家教育科技公司的“积分商城”,涉嫌诱导家长高额充值,而且“积分”类似于虚拟货币,最终该积分平台突然关闭了提现、交易等功能,让一些学生家长损失巨大。尤其是该平台链接了体育竞猜游戏,让很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其中。

这是晓宇没想到的,他对开发软件、编写程序的最终用途并不知晓。此前任职多家公司时,他接到任务就编程,很少过问这些软件和平台最终是怎么使用的;至于是否合法合规,他认为这是公司法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然而,当他咨询律师后得知,自己的想法太简单了。身为程序员,开发设计软件平台,如果软件被用于违法事项,程序员便属于涉案人员,需要配合相关调查。如果知晓该软件用于非法交易而自己却置之不理,更要根据涉案金额、社会影响等被追究法律责任。

在配合调查的40多天里,晓宇每天都寝食难安,他很害怕自己被判刑。最终,相关部门调查认定,他对公司涉嫌违法交易的情况“知晓程度较低”,而他又没有主动犯罪的意识,最终决定对他不予起诉,晓宇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他想以后再找工作时一定要谨慎,接到工作任务后也要仔细了解软件的用途,避免再次遭遇类似情况。

晓宇的一些同学和同事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他的一位大学同学6年前被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聘为CTO(技术负责人),参与开发在线交易平台,结果该公司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该同学也因涉案较深而被追究法律责任,不仅退赔了其任职期间所有的工资和奖金,还留下了违法犯罪的人生污点;而该公司的一些程序员也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而被追究法律责任。

现在,晓宇在同学群、程序员群交流求职应聘经验时,发现很多程序员都已有风险意识,开始主动调查目标公司的相关信用信息。一些程序员反映,他们会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软件了解目标公司的法人是否属于失信人员,公司是否涉案涉诉,是否被各地工商、金融等主管部门处罚过,是否有劳动仲裁信息等。还有程序员表示,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信用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库等查询相关公司的详细信息。

晓宇去相关平台查询发现,当时他任职的那家公司,早在2019年就有涉案诉讼信息,该公司也被多地的家长和学生投诉。“如果提前知道这些信息,我就不会入职这家公司了。”晓宇这样感叹。

律师张春铭指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于2015年写入刑法。2022年,最高检察院的数据显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已经成为我国刑事犯罪起诉人数第三多的罪名,涉案人数急剧增长应引起社会各界重视。而且,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涉案者多为本科以上学历、民营企业或科技企业的从业者,不少是程序员和软件开发者。

“这体现出一些高学历求职者的法律意识淡薄,为了追逐高薪而加入灰色产业公司,最终留下案底。从长远看,应加强大学毕业生的价值观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让他们在求职时摆正心态,对所加入的公司有更多的了解,对自身的业务和工作也要有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张春铭说。

策划师遇到不良公司

4月份,河西区求职者夏菲向某快消品营销公司投递了简历,应聘“营销策划师”一职。在面试时,公司招聘负责人提出,应聘者根据公司的产品和自身的社会关系拟写一份营销策划方案。为了获得该职位,夏菲非常用心,她耗时两天,写出了一份全面、可行性强的营销策划方案,提交给了公司。

然而,自从方案提交给公司后,她在家等了10天也没有接到公司的回复。5月初,夏菲突然发现,该公司在市场上做营销活动,而营销宣传、落地点位、合作单位等均和自己提交给公司的方案相同。夏菲在职友论坛打听消息得知,该公司在招聘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是“假招聘”,招聘过程中套取应聘者的策划方案,但却不录取任何求职者。

而且,夏菲在职友论坛上了解到,近两年,为了缩减成本,不少公司都在“假招聘”,涉及的岗位包括:营销策划、软件开发、文案策划等。一些公司在经营中遇到问题而公司内部没有人能解决困难时,便发布招聘信息。在招聘过程中,套问求职者如何解决某些问题,而在得到答案后,便拒绝所有求职者的应聘申请。

遇到这样的公司,夏菲感到非常无奈。为避免再次“踩坑”,她下载了多个职友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发帖求问,了解目标公司的一些信息。后来,她想入职一家销售进口商品的公司,在职友交流平台上询问后得知,“公司老板常年在国外,现在经营状况很不理想,公司随时可能解散。”得到这样的信息,夏菲就不再向这家公司投递简历了。

夏菲想入职一家新媒体文化传播公司,她在职友社区发帖询问后,有热心网友回复称,该公司负责人喜欢“画大饼”,打击新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终用精神控制下属。而夏菲是一个主动性强、策划能力强的人,在得到这样的信息后,她放弃了加入这家公司的想法。

最近,夏菲想应聘一家新能源公司,她通过一些查询工具、小程序、数据库得知,该公司是初创公司,成立不足一年,也没有涉案、被投诉等信息。她在职场论坛里询问,想了解一下该公司的情况,有热心网友回复,该公司名为“招聘”,实为找合伙人。招聘网站上发布高薪信息以吸引求职者,一旦求职者有意向,公司会给求职者“洗脑”,让求职者投资入股该公司。后期,公司既不支付求职者劳动报酬,还从求职者身上获得一笔资金。这样的经营模式,让夏菲很感意外。她想,肯定有其他求职者被“洗脑”,这样的“招聘”不知道要让多少求职者上当,招聘平台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

与夏菲一样,当前有很多年轻的求职者会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数据库、小程序等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以及管理方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信息。年轻求职者个性强,喜欢自我表达,希望发挥自身特长,因此他们对管理死板、制度苛刻的公司“敬而远之”,拒绝加入。“提前了解企业文化等信息,可以避免入职后不适应,这是非常必要的。”夏菲这样表示。

“双向选择”更应“双向透明”

在职场上,企业曾经是强势的一方,他们可以通过“背景调查”过滤掉一些求职者。但是,随着年轻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增强,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是主动的一方。如果求职应聘是“双向选择”,那么,他们也可以选择不加入那些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公司,优先选择那些对年轻人友好的公司。

在大数据和信息时代,一些商业公司整合各方资源,开发出了企业信息查询软件、企业信息查询App、小程序等,可供社会人士查询使用。这些数据和信息查询平台为年轻人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他们入职应聘的必备工具。

一位企业招聘人员也表达出某些担忧,他所在公司的负责人在各地都有关联公司,在信息查询平台上,外地的关联公司的涉案信息也会被全部显示出来。此外,公司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仲裁案件等信息也可以被查询到。他觉得这会成为公司的“负面事项”,会影响公司的招聘和后续经营。

对此,更多的年轻求职者认为,企业招聘是“双向选择”,更应“双向透明”。如果一家企业总是滥用强势地位,侵害劳动者权益;对用户和客户也不友好,发生各种纠纷而被投诉;藐视国家法律,而被处罚、被警示,这些信息都应被求职者知晓,让他们做出自我判断和选择。

“在信息时代,如果只能企业调查入职者,而求职者不能调查了解企业,那么这是不公平的。同时,由于入职某企业而给求职者带来涉案风险,这种情况是应该可以通过信息调查尽量提前规避的。综合来看,求职者对意向企业的调查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律师张春铭表示。(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