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天津北方网讯:昨日,天津大学首批入驻天开高教科创园项目之一、天大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王议锋创立的恩特储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开张,当天,这家由天大输出的专注储能及新能源装备的硬科技公司喜迎第一张订单──与天津金凤花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第一份产品供销合同,为其定制开发机器视觉光源及其相关控制器。不仅如此,在天开园开园之际,该校首批入驻天开园项目还开具了第一张发票并于当日收到108万元合同款,提请第一个知识产权申请,签订第一个技术开发合同、第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天大用一系列实招深度参与天开园建设,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
天大有“矿”。高校是“知本”的富矿,以工科见长的天大不仅在合成生物学、煤炭清洁利用、生物和信息融合、新型显示材料、绿色建筑和水资源、智能机器人、深海关键技术等领域有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授权专利数量也逐年增加,仅2022年就超过2400项,其中不乏专利金奖,这为科创天津提供了深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我们瞄准天津产业需要遴选的首批28个硬核项目已入驻天开园,包括脑机接口、微纳芯片检测、基于飞秒微纳加工这项世界前沿技术延展的玻璃焊接应用等,此外,学校还拿出前沿科研成果和适合的产业化项目,募集3600万元创新创业奖金,并遴选出34个项目作为储备项目,涉及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且有专人持续跟踪评估这些储备项目的技术成熟度,择机择优入驻天开园。”天大副校长王天友介绍说。
天大摸索出一套“点智成金”的开“矿”模式──创新创业“天大模式”。在天大宣怀学院院长、我国首位担任高校创业学院院长的民营企业家刘毅提议下,由天大知名校友发起设立的北洋海棠创投基金用资本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由智变金。每个月,投资人们都会在天大校友会、合作办、技术转移中心等部门的牵线下参观实验室、与科研人员交流,这些训练有素的“红娘”常能帮企业家校友们找到其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天大校友发起创立的北洋海棠基金构建了“发现、赋能、加速、投资”的特色服务链条,链接了近4000名天大校友、近1500个创业项目、200余家金融机构,为科学家配上投资家、一起寻找创业家。北洋海棠基金一期基金累计投资17个项目,投资金额9700万元,带动相关校友基金跟投金额超过10亿元。北洋海棠基金正在成立的二期基金已募资5.4亿元,共有45名出资人,包括14家上市企业,联动上市公司超过40家,带动形成100亿元的创投基金群。截至目前,天大校友基金群共投资25个硬科技项目,其中多个项目落户天津、迅速成长为业内明星企业。此外,作为天津目前仅有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天大科技园近两年共注册迁入企业120多家,其中11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总金额达5.845亿元;天大还是天津第一个走通高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模式的高校,2022年共推动技术转让/许可合同83项,成果转化规模首次突破了1亿元。“天大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新路径,这个成功的‘天大模式’是我们参与天开园建设的最大底气。”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对参与天开园建设有着详细的“施工图”。
天开园也为有志创新创业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天大”的舞台,给学生们提供了新的就业可能──转化自己的研究成果。高校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天大站在这个结合点,构建了以创投基金群、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大赛、创业加速营等“九个一”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帮助师生创新创业:天大支持在校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最终实现让100%的学生能够受到创新创业氛围的熏陶,10%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创新创业的课程,5%的学生能够得到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并参加各种实践训练,1%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能够取得成功;天大也支持在职教职工离岗创业,鼓励一部分具有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的教职工到企业兼职,引导他们通过创新创业开辟新的职业发展通道;天大校友企业家募捐10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重奖大学生创赛优秀项目,捐赠3600万元,全面支持宣怀学院建设发展,推动天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参与天开园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大学在创新人才、知识和文化上的优势,集聚力量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更好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倡议有志创新创业的师生到天开园建功立业。(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