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涯化咫尺 变壁垒为通途 互联网+医疗健康 助你就医“全时空”

时间 : 2023-08-07 08:51:24 来源 : 天津日报

专家“云”上诊疗,方便快捷。


(资料图片)

一部智能手机,坐在家中就能预约“千里之外”的医生。

服务人员指导患者手机操作。

护心宝,患者佩戴在胸前就能实时接收心率变化。

互联网医院设有专门的服务窗口,患者就医体验更加便利。

“十三五”期间

我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施了智慧门诊和智慧住院建设

三级医院预约比例达50%

全市提供线上咨询的医疗机构达33家,44家完成互联网医院接入

“健康天津”App实现三级医院“一键登录,统一预约”全覆盖

天津北方网讯:复诊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线上问诊、咨询、开药,药品可以快递配送到家,不用再排长队候诊、缴费;行动不便于出门,护理服务可以直接预约入户;即便已经出院回家,也可以凭借智能设备实时监测指标并让医生同步接收,享受专业、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如今,“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打通了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可穿戴设备

相隔千里为健康“护航”

记者近日走进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泰心医院)互联网医院远程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实时监控着佩戴可穿戴设备患者的数据指标。不仅是院内各病区的住院患者,该院医联体协作医院患者、出院后居家患者,数据指标一样都可以实时显示。可以说,这些患者无论近在咫尺还是相隔千里,都有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该院互联网医院医疗部主任王雄关调取出一名患者的信息:“这是目前身在福建厦门的患者,之前曾在我们医院接受过房颤、房扑射频消融术。出院时害怕自己病症再发作,就把我们的可穿戴设备带回家。通过实时远程监控,现在屏幕上显示的是他平稳的心电数据。如果数据显示心率一会儿特别快一会儿特别慢,那患者就有可能再次出现房扑、房颤、心率失常,可以及时发现,迅速对症采取处理措施。”

这个神奇的可穿戴设备到底是什么样?记者随后来到泰心医院病房一探究竟。

7楼护理平台护士长李蓓介绍,患者住院时床旁都会有监护仪,监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仅仅是监测这3项基础的指标都需要在身上连接5条线路。如果再增加其他监测项目,不仅连接线会增多,使用的仪器也会增加。这些监测都会给患者的行动造成影响,只能躺在病床上,哪怕是去趟卫生间都得先摘下来才行。而且,护士需要到床旁通过屏幕查看患者的实时数值变化,或是回到护士站回顾性查看既往数值,如果手头正在进行其他护理工作,患者的任何异常就没办法第一时间收到。

现在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患者可以把监护仪器穿戴在身上,行动不受限制,能随时随地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各项指标。可穿戴设备包括五种。

● 体温监测

● 护心宝,佩戴在患者胸前接收心率实时变化

● 血压监测,可自己设定时间间隔测量血压,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护系统

● 血氧监测,像腕表一样戴在手上并在手指上戴上指套,测量血液携带输送氧气能力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通过发射器注射在患者腹部体表位置,一次注射可以使用3天到1周

李蓓说,通过佩戴这五种设备,不仅能够准确、实时测出数值并显示在床旁的屏幕上,护士巡视病房时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而且通过其内置的蓝牙,不需要电缆就能把数据传输到护士的手持电脑,通过既往设定的报警上限和下限,只要指标超出范围就可以提示护士,不论护士在病区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第一时间接收。   住院患者张先生说,刚住院时不太明白这个可穿戴设备是什么,通过护士的讲解以及自己的使用,发现“互联网+医疗”还真是方便。以前家里人住院都是被各种监测设备束缚在床上,不管出去做检查还是去卫生间,都得让护士帮忙摘下来。现在简单多了,就是身上一贴手上一戴,没有那些碍事的线路,活动遛弯儿什么的都不受影响。

王雄关介绍,可穿戴设备的报警信息不受空间和地点限制,患者不管在外地还是出国甚至在飞机上,只要有可穿戴设备和接收器照样进行实时监测,监测中心医护人员随时随地掌握监护对象各种生理信息和数据。这样一来,就好比把智慧病房从医院搬到家里,成为线下医疗的补充和延伸,无论是高血压、糖尿病、心率失常,还是冠心病等高危人群,身处哪里都可以实时监测、个性化报警,起到预防和康复的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该院可穿戴设备逐步推广到互联网医联体医疗机构,包括北大医疗集团海洋石油医院、河北唐山利康医院、天津市南开济兴医院、海上平台等。医生护士手持平板电脑即能随时随地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医疗机构或院间“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合作探索了新的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该院合作的渤海海域某石油平台,40岁的员工曾先生在海上平台作业时突发心梗,感觉胸部剧烈地压榨性疼痛,整个胸口就像被大石头压着一样喘不过气来。同事赶紧帮他联系了海上平台医生,紧急佩戴可穿戴设备传输心电等数据,确定是突发急性心梗。

海上平台医生迅速给曾先生用药扩张血管,同时将此情况汇报给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海上医疗中心,随后将患者心电图、抢救用药信息通过泰心互联网医院传到泰心医院胸痛中心。双方医护人员会诊后决定启动“立体120”直升机救援,海陆空多方工作人员联手,将曾先生从海上平台送到泰心医院胸痛中心。

11时左右心梗发作,12时42分直升机就飞抵海上平台,13时20分抵达泰心医院停机坪。通过绿色通道,曾先生被紧急送入泰心医院胸痛中心,医生置入一枚冠脉支架帮他恢复心脏正常供血。从曾先生进入介入中心,到“罪犯血管”被开通,仅用14分钟。

该院负责人表示,无线可穿戴设备在临床中发挥了互联网医疗跨地域作用,极大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和医患获得感,也大大节约了医院人力、经济成本,保障了患者医疗安全,实现了全方位移动式管理患者。未来还可推广到慢性病人群,使患者得到不间断的、及时的生活和治疗指导,有入院指征的患者能及时入院治疗,随访服务可以更加精准化、个体化,应用前景广阔。

“云诊室” “云胶片”

减少患者往返奔波

今年41岁的王先生家住河北省秦皇岛市,体检时发现“左肺下叶结节,大小约12毫米×8毫米”,体检医生建议他到大医院进一步检查。王先生十分焦虑,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到天津市肿瘤医院就诊,可预约肺部肿瘤门诊时发现近期号源都约满了。

互联网医院帮王先生解决了大问题,他顺利挂到了该院肺部肿瘤科张真发主任医师“云诊室”咨询号,上传了当地检查的片子和报告。张主任很快接诊并耐心解答,建议王先生进一步明确诊断左下肺结节,必要时建议手术,并且利用“诊间预约”功能帮王先生预约了几天后的线下门诊号。

按照预约时间,王先生和家属来到天津线下就诊,张主任开了胸部强化CT等检查项目,并告知检查后可线上复诊。王先生做完强化CT检查后回到家中,在该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的“云胶片”中查到了CT报告,报告显示:“左肺下叶背段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不除外肺癌”。查到结果后,他抓紧时间又挂了张主任的“云诊室”复诊号,张主任从系统中看完片子和报告,临床诊断为左肺肿物,考虑为恶性,建议手术,并在线上为王先生开了头部核磁、心和肺功能等术前检查项目,同时再次为他“诊间预约”了线下门诊号。

互联网医院的客服为王先生预约了检查,他按预约时间到医院做术前检查并到线下门诊找到张主任开具住院证。通过完善检查,没有发现转移,也没有手术禁忌症,接下来,王先生只要在家中等待住院通知就可以了。几天后,他就接到了病房的通知,来天津办理了住院手续。后续的手术很顺利,术中冰冻病理证实左下肺结节为恶性。

出院回家休养期间,王先生一直关心术后大病理的结果。一周以后在网上再次咨询了主管医生,证实术后病理是腺癌。幸亏发现治疗及时,病理分期是早期预后良好,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王先生说,目前他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多亏了互联网医院这个平台,不仅让他快速找到医生及时手术,而且避免了多次往返天津的奔波劳累,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后他就打算遵医嘱定期在互联网医院上复诊了。

市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董恒磊介绍,该院主要服务对象是肿瘤患者,不仅就诊患者数量多,而且外地患者占比达五成以上。肿瘤患者复诊周期长还需要定期复查,就拿一项大型检查来说,既往完成一次至少需要到医院三次,第一次是挂号开检查项目并预约检查,第二次是检查当天到院完成检查,第三次是检查报告出来后到院解读报告。我市患者往返奔波都很不方便,外地患者更是如此。

互联网医院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距离,达到尽可能减少患者,尤其是外地患者往返医院次数的效果。目前,该院可通过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全流程检查服务:“云诊室”把线下门诊就医服务搬到线上,医生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实时提供在线健康咨询、首诊预检分诊、复诊开药、开检查项目等服务,成为患者可随时找到的“小屏家庭医生”。互联网诊疗目前主要针对复诊患者,但初诊患者,尤其是外地初诊患者也可通过“云诊室”实现云接洽医生,听取专业指导建议,有针对地进行线下诊疗、检查等。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检验检查申请单后,患者可在线预约检查,做到仅需检查当日到院,检查完成后可在线查看“云胶片”。“云胶片”不仅清晰度比传统胶片要高,还能分享给医生会诊,并实现历史影像对比。

互联网医院这些高效便捷的服务功能,一方面通过患者的自主选择实现了就诊分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在不增加诊室资源的情况下,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解决了更多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这种新的就医方式受到患者普遍欢迎,从最初的不了解不熟悉,到现在已经变成一种就医习惯。

线上申请

护士约到家里来护理

“您好,很高兴又来上门为您提供护理服务。”近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互联网+护理”护士吴小桐来到患者丁先生家上门服务,为他进行血糖监测,又叮嘱他相关注意事项。

丁先生之前因中风住进了市中研附院针灸科,康复之后经常到该院复诊,定期监测健康状况调整用药。行动不便的丁先生往返医院需要家人陪伴,家人一旦临时有事就容易影响后续治疗。后来得知该院推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丁先生就成了吴小桐的固定患者,每到该做监测就提前预约等着吴小桐上门。

丁先生说:“原来去医院看病,挂号、开单、缴费总得花个半天时间,如今网络时代医院开到了互联网,直接把护士约到家里来护理,真是方便。”

据介绍,“互联网+护理服务”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居家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市中研附院护理部培养了52名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或工作满5年的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专家,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上门服务专科护士团队,为出院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入户导尿、血糖监测、穴位敷贴、中医穴位拔罐治疗、留置更换鼻饲管护理、静脉采血等上门延续护理服务,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已增至40个,患者只需拿出手机扫码通过平台预约即可。

自推出“互联网+护理”居家上门服务以来,该院上门服务的专科护士团队通过专业技术和暖心服务收获了患者好评,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到专科护理带来的便捷,更重要的是在降低患者路上安全隐患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疗效。

以智慧医疗

赋能美好健康生活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近几年我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卓有成效,智慧门诊、智慧住院等一系列智慧化服务给市民就诊带来捷径。

“十三五”期间,我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施了智慧门诊和智慧住院建设,为市民提供多渠道预约挂号、自助机、在线支付、信息推送等便民惠民服务,其中三级医院预约比例达50%;全市提供线上咨询的医疗机构达33家,44家完成互联网医院接入;“健康天津”App实现三级医院“一键登录,统一预约”全覆盖,向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医疗资源查询、家医服务预约、健康档案信息开放等便捷化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在积极提升我市医疗机构信息化能力的同时,过去3年还连续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项目遴选,目前已遴选出52项成效显著,示范性、创新引领性强,可复制推广的示范项目,并将59个项目纳入项目种子库。

这些项目包括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互联网医院医联体“1236N”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项目、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无线可穿戴设备在医疗机构的应用等。

我市以这些示范项目遴选工作为抓手,将“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项目纳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范围,落地了一批民生领域数字应用新场景,以智慧医疗赋能健康生活。

与此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制约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化事业发展,包括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与人工智能应用、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行、线上医疗服务、全民健康信息化治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缺少信息互通互联,机构间的信息交换网络尚未形成,各级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化建设水平差距明显等。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推进医疗机构整体信息化水平提升,为智慧医疗服务提供技术基础;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能力提升,整合现有卫生专网资源,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专网提升改造;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平台升级改造,加强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监测;有序整合妇幼、免疫规划、基本医疗等数据信息,提升健康档案数据质量和可用性,满足市民查询需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与管理。

到2025年,我市将运用信息化手段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搭建覆盖全市各级公立卫生机构的市级分级诊疗平台,实现对数据、服务、业务、接口的统一管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远程会诊、远程超声、移动式院前协同急救等应用,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

建设天津市智慧云影像平台,推进全市跨机构医学影像检查信息互联共享、检查互认。

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替代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逐步实现卫生健康行业内一码通用,方便群众使用。

以老年、儿童、孕产妇、残障人士为重点,在智慧医院建设、智慧服务、信息化系统使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关注重点群体特殊需求,解决重点人员在就医诊疗、健康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

重点围绕互联网医疗、智慧服务、智能医院、重大危险因素监测、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应用融合等方面,在全市打造、遴选和推广一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项目。(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