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孵化培育优质市场主体

时间 : 2021-12-27 14:33:58 来源 : 重庆商报

重庆将打造一批规模化、特色化、高质量孵化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培育优质市场主体。记者从重庆市科技局获悉,《重庆市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于12月20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显示,其建设目标力争到2025年底,重庆全市建成孵化载体总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聚集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8万个以上,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1.2万家以上。

五部分入手

打造高质量孵化载体

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孵化载体,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技术的襁褓、新成果的摇篮,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市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特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建设目标、空间布局、建设内容、建设举措、保障措施五部分内容。建设目标为引导各区县、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投入,优化全市孵化载体空间布局,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规模化、专业化、高质量孵化载体。

聚焦产业领域

重点打造三类孵化载体

《实施方案》中指出,在空间布局上,计划到2025年底,依托主城都市区,强化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新区双核驱动作用,建成总面积56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载体;强化主城都市区其他区域多点支撑作用,建成总面积43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载体。依托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成总面积35万平方米以上孵化载体。

在建设内容上,将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重点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大型孵化载体、特色孵化载体等三类孵化载体。

在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上。紧扣大学优势学科和区域重点产业,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重点打造布局科学、特色鲜明、整体协同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15个以上。该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以来,重庆首批示范建设了环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6个创新生态圈,带动相关区域和10余所高校形成竞相发展格局,累计搭建双创平台65个,入孵企业团队3275个,孵化企业746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带动4852名大学生创业就业。

在打造大型孵化载体上,将依托全市重点区域和园区,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资源,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重点打造产业特色突出、孵化功能完备、配套服务健全、集聚效应显著的大型孵化载体10个以上。

在打造特色孵化载体上,将围绕专业化、国际化、平台型等方向,发挥各类孵化载体资源优势,力争到2025年底,打造特色孵化载体100个以上。

该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市级层面将统筹打造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和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园,重点围绕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谷、菁云湖,两江新区照母山、明月湖,重庆国际生物城高峰湖,长江文化艺术湾区黄桷坪等区域打造若干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孵化园、黄金湾·智谷、大地生物医药孵化园、高端生物医药孵化园、重庆创意公园、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力合重庆科技园、西部食谷等若干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园。

七方面入手

推动孵化载体高标准建设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力争建设目标顺利达成,《实施方案》将从7个方面多措并举推动孵化载体高标准建设。

一是促进提档升级。以升促建,加快培育创建国家级、市级孵化平台;

二是拓展覆盖范围。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主城都市区国家级孵化器全覆盖,主城都市区工业园区和所有区县市级孵化器全覆盖;

三是推动专业运营。加快引进市外知名运营机构、创投机构;

四是提升服务能力。重点提升投融资服务和专业服务能力,突出创业咖啡服务;

五是强化资源对接。促成市内外龙头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区、经开区、特色产业园区与孵化载体对接合作;

六是培育服务人才。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立创业孵化人才教育体系,健全创业孵化人才培训体系;

七是营造双创氛围。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双创活动体系,打造双创活动品牌,营造全市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据介绍,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9家,其中国家级22家,聚集在孵企业3786个,累计毕业企业3126个;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07家,其中国家备案55家,聚集企业和团队18611个,提供工位16万余个。“十四五”期间,全市将从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新增产业用地类型(M0)、加强孵化载体建设指导、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健全绩效评估机制等方面着手,保障各类孵化载体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记者 孙磊)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