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境遇不同《登岳阳楼》起句就与杜甫的人生相联系。
2、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3、大历三年,住在成都的杜甫经历了长期的困顿艰辛后,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因四川政局混乱他沿长江出川,辗转来到湖南。
(资料图)
4、这年的冬季,漂泊中的诗人历尽人生坎坷,才有幸登岳阳楼;过去充满宏大的人生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他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作于乾元二年,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5、”2、感情不同《登岳阳楼》,登临岳阳楼,亲睹山色湖光,本是人生快事,可这并没有给杜甫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触发无尽的感伤。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极写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气象。
7、“日夜浮”三字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
8、“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连年战乱,亲朋好友音信全无,一身是病。
9、这里借“孤舟”来表达无所依托之意。
10、这又加重了他自伤漂泊的感情。
11、不过,杜甫没有停留在个人痛苦上,而是以国事为念。
12、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兵荒马乱的动荡情总值,不禁潸然泪下。
13、在诗人伤时忧世中,全诗的意境由宽阔转入狭窄又转为宽阔,富于变化,既壮且悲,显示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14、《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15、”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16、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
17、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
18、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9、”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
20、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21、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22、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23、3、手法不同《登岳阳楼》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
24、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25、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26、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27、扩展资料杜甫《登岳阳楼》的赏析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28、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29、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
30、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1、”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32、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33、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34、”(《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35、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
3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甫《登岳阳楼》百度百科—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