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
本期嘉宾
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初步完成了三地在产业发展、交通共建、环境共治等方面设定的基础任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都市圈建设进入了扎实推进的新阶段。未来,天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形势下的协同发展?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
在孙久文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路走来,成果颇丰。“三地统一规划形成了协同发展的体制保障;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公共文化体育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有效缓解了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此外,在产业、交通和生态环保这三大先行领域也取得了突出进展。”
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得益于三地在思想上对协同发展大局的认识统一,特别是重点领域的协同突破,为“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京津冀要以都市圈为基本单元,完善发展规划、构建新增长极,加快形成都市圈之间的网络与通道,努力开创京津冀都市圈协同发展新局面。”孙久文说。
在新形势下,天津要更好地服务于这一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对此,孙久文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重视和推进天津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优化京津冀沿海地区的空间结构,整合沿海重工业发展带,形成提振增长的新动力。二是,借助现代制造业和北方最大综合性港口的优势,依托城市建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强化天津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定位,巩固壮大实体经济。三是,天津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开拓性城市,应发挥这一优势,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承担起数字经济发展重任。四是,建议滨海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京中关村、河北雄安新区构建起一个新的“增长三角”,借助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有效分工,密切配合,把滨海新区打造成现代科技研发与产业化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标签: 区域增长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