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科信技术(300565.SZ)盈利能力加速下滑。
年报显示,2021年,科信技术实现营业收入7.05亿元,同比下降逾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亏损1.20亿元,同比盈转亏。公司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25亿元,连续三年亏损。
科信技术于2016年登陆A股市场,2017年开始,扣非净利润连续下滑,到2019年开始连年亏损。
科信技术存在明显的大客户依赖症,且一直为市场所诟病。2021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的收入占比超过80%,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近半营收。
如果说科信技术2018年、2019年的业绩下滑,源于4G、5G转换期,2020年源于疫情,那么2021年加速亏损,则是产业布局承压。科信技术称,公司持续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运营成本上升,导致业绩承压。
备受质疑的是,2019年11月底开始,公司原大股东“散伙”,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后,这些股东疯狂减持套现。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主要股东已经累计套现近3亿元。
一季度延续亏损
科信技术的经营业绩继续下滑,何时才能止降回升?
2021年,科信技术的经营业绩再度惨淡。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5亿元,同比下降10.74%,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0亿元、-1.2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067%、2826.33%。
科信技术成立于2001年8月28日,2016年11月22日上市。闯关IPO的三年关键期,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4亿元、4.91亿元、7.67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0.51亿元、0.58亿元、0.63亿元,净利润的增速虽然不大,但做到了持续稳步增长。
然而,科信技术甫一上市业绩就变脸。2016年当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08亿元、0.6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62%、1.661%。这还是微降,随之而来的是加速下降。
2017年、2018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71亿元、5.4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20%、19.1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0.17亿元,降幅为4.86%、71.60%。
2019年,科信技术的营业收入再度下降至3.3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37.51%,对应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更为糟糕,分别为-0.82亿元、-0.8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591.11%、1142.12%。不仅大幅下降,且首次出现亏损。
2020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90亿元,同比增长132.93%;净利润为0.1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15.15%,不过,扣非净利润为-0.04亿元,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对此,科信技术解释称,在全球新冠疫情的不利环境下,公司积极把握国内5G新基建的历史机遇及国际客户资源优势,拓展国内外市场,国内国际订单持续增加,再加上产品价值提升,使得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而在2019年,公司解释业绩大幅下滑时称,4G网络建设步入尾声、相关投资大幅减少,5G尚未规模化商用,电信运营商的大规模招标尚未开始,在有限存量空间内,通信设备制造厂家竞相降价竞争以获得订单,公司经营业绩因此持续下滑。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2021年,科信技术出现大幅亏损。从单个季度看,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三个季度大幅下滑,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亏损。
对此,科信技术解释称,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等影响,生产成本显著增加,毛利率下降;原材料涨价、海外疫情持续导致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对收购的资产组计提商誉减值0.12亿元;为提高长期核心竞争力,夯实管理和研发基础,公司继续重点在基站站点能源、数据中心网络能源、通信储能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市场投入和生产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导致运营成本上升,业绩承压。
今年一季度,科信技术的经营业绩并未明显改善,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77亿元,同比下降30.48%,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13亿元、-0.12亿元,仍然为亏损。
大客户依赖症顽疾依然存在
科信技术经营业绩表现不佳,也与其大客户依赖症有一定关系。
科信技术主营业务为ODN产品(光分配网络)、无线接入产品等,其产品销售对象主要为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及中国铁塔公司,公司9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
在IPO期,市场就高度质疑公司大客户依赖症的风险。
上市前夕,即2013年至2015年,科信技术销售收入分别为4.34亿元、4.91亿元、7.67亿元,其中,向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销售的收入分别为4.17亿元、4.71亿元、7.54亿元,占比依次为95.98%、96.10%、98.18%,占比逐年上升。
在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中,中国移动长期位居第一大客户之位,科信技术向其销售收入的占比分别为60.63%、70.61%、40.29%。公司向中国联通销售的收入占比相对较为稳定,向中国电信销售收入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公司首次向中国铁塔销售,占比达到24.08%。2015年,向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首次低至50%,科信技术似乎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依赖。
2016年,公司向前两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约为65%,与2015年基本持平。2017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79%,2018年为76%,其中,向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为58.54%、63.79%,再度上升。
上市后,科信技术未披露前五大客户名单,但从公司最新发布的公告来看,大客户已经发生了变更。
5月8日晚间,科信技术发布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公告,芬兰子公司与国际A客户签订了关于网络能源类产品的订单,金额约为3908.96万元。
2019年至2021年,公司向A客户销售的收入分别为9826.59万元、2.81亿元、3.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8.98%、35.52%、49.73%,占比逐年上升。
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向第一大客户销售的收入为3.51亿元,占比为49.73%。
由此可见,第一大客户已经变更为国际A客户了。
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公司第一大客户就变更为国际A客户。而在2018年,公司向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金额为3.46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3.79%。
对比发现,2019年开始,科信技术完成了第一客户变更。但是,到2021年,公司大客户依赖症依然存在。
经营一直未有效突破,大股东却忙于减持套现。
2019年11月,科信技术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张锋峰、陈登志、曾宪琦三方达成的一致行动关系,将在11月21日到期后自动终止,不再续签。公司由原三名一致行动人共同控制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及无控股股东。
此后,张锋峰、曾宪琦等频繁减持。此外,第三大股东云南众恒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众恒兴)也在积极减持,股东唐建安也多次实施减持。
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上述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累计套现约3亿元。
新的减持计划又来了。5月8月晚间,科信技术披露,曾宪琦、张锋峰拟合计减持不超过6%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第一大股东张锋峰大幅减持后,导致陈登志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如今,陈登志已经被动成为科信技术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记者 明鸿泽)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