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
【资料图】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天津北方网讯:圆柱形修长的身体,圆弧状的脑袋,中部长着一对翅膀,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条明黄色的“大鱼”就是“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它虽然看起来貌不惊人,但却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海翼’号是全球下潜超过7000米次数最多的,也是唯一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在海洋科技史上写下数个世界‘首次’。”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副总吴石梁非常自豪。
持续不断地创新,让深之蓝在2021年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并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深之蓝为代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这些企业的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甚至全球前列,是制造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8月发布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我市有64家企业入选。至此,全市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4家。
近日,记者走进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解码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创新秘密,探寻“隐形冠军”茁壮成长的故事。
逐梦深蓝
核心专利成就行业领军企业
位于滨海新区的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南水北调水下机器人的合作研发生产基地,企业已经为南水北调项目提供了4套水下机器人产品。深之蓝运营副总吴石梁说:“这些产品突破多项水下检测关键技术,用于定期对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巡检、缺陷排查,成为南水北调项目名副其实的‘水下医生’。”
逐梦深蓝。2013年,深之蓝在新区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水下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的民营公司。截至目前,企业累计有授权专利300余项,成为国内水下智能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人类探索海洋、体验海下新世界提供了新利器。
走进深之蓝的生产车间,一台台深黑色的、颇像螺旋桨的设备,正从生产线下线。深之蓝消费及行业品研发总监董焰拿起一台设备告诉记者:“这个是水下推进器,是水下无人机器人装备的核心部件。之前,国内和国外同类产品有近半个世纪的代差,现在已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某些指标上已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经过上千次实验,深之蓝最终解决了推进器的可靠控制和完全密封问题,推进器在相同功率下推力比进口产品提升两成以上,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智能助推器、儿童智能动力浮板、智能防水手机壳……面向消费市场的水下智能设备在深之蓝的展厅里颇为显眼,这批装备代表了全球水下智能装备的发展新方向。“如今,公司推出的大众消费产品的重量是传统水下助推器的1/5,价格控制在两三千元至六七千元,一般家庭也消费得起。”深之蓝品牌总监田春江说,目前一款可搭载运动相机的智能水下助推器已销售10万台,成为三亚等海边景区的网红产品。
坚持以自主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深之蓝不仅建立起了6个技术中心和10大核心技术平台,更在水下动力方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实现了从7公斤到100公斤不同推力水下助推器的自主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企业生产的水下机器人和水下助推器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服务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大部分来自制造业企业,制造业立市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制造业企业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新动力。我市制造业的深厚基础为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提供了沃土,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扎根天津,依靠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茁壮成长。
持续创新
成为企业发展新引擎
在绿树成荫的泰山路上,坐落着一家低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党政部门办公中,经常会用到红头文件,而打印红头文件,需要专门的碳粉和打印机。目前,在我国能打印标准红头文件的,只有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光电通”专用双色激光打印机。
“打印机是企业办公所需的基础设备,却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也是信息泄露的一个重要端口。”光电通信总经理张俊辉告诉记者,“像激光打印机的控制软件、控制板等,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会存在不少信息安全隐患。”
早在2012年,办公用打印机都是以国外品牌为主,国产打印机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激光打印引擎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光电通’专用双色激光打印机有两项重要技术,一个是‘金光红’专用碳粉,另一个是激光打印引擎。其中最核心的是激光打印引擎,它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有了它汽车才能行驶。”光电通信生产制造部副部长王丽玲告诉记者。
自主创新就意味着从零开始。当时,光电通信是国内唯一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传真机研发生产企业,“创新”基因让企业没有轻言放弃,终于在反复试验中看到了希望。2015年,企业推出国内第一款具有红黑双色打印功能的双色激光打印机。如今,公司研制的信息安全打印机、扫描仪、一体机等产品和技术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多年来国外的技术垄断;其安全隔离等独特设计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党政办公打印机这个细分领域,实现了国产品牌的突破,最终实现自主安全可控。
“去年我们的研发投入超过了90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9%,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张俊辉底气十足,“‘十四五’期间,我们希望能够突破80万台,抢占商用产品市场,铸造光电品牌。”
梯度培育
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蓄水池”
“为了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蓄水池’,我市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梯度培育策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服务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接受采访时认为,专精特新企业是天津中小企业的先进代表,也是天津产业创新活力和市场活力的关键。专精特新的企业数量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除了政策方面的扶持和关注外,天津的专精特新企业,也要注重通过产业联盟建设,涵养产业创新生态,准确把握行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方向和市场方向,努力提高产业集群发展的水平。
“制造业立市的核心是创新。在天津的‘十四五’规划中,创新发展是居于首位的。”丛屹表示,“企业必须注重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并将其牢牢融入企业的战略管理思维,重视技术层面的前沿开发和技术积累,借助政策支持提高研发比重和产品技术含量。只有在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等关键环节上实现领先与突破,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和定价权,才能保证我们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