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低矮棚户区 今朝经济增长极

时间 : 2022-04-04 22:41:26 来源 : 今晚报

窗外,3月底的一场春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站在宽敞温暖的房厅,67岁的王建明不时抬头仔细盯着天花板,使劲眨眨眼。    

“你就放心吧,屋顶墙壁都不会漏雨。咱都住进全和园社区五年了,再也不是头顶跑老鼠,屋里飞蚊蝇,夏天进蒸笼,冬天睡冰窖的西于庄。”过往的难捱,被爱说笑的老伴儿田军红调侃成“顺口溜”。老王边笑边摇头:“我这一下雨就惦记往屋外掏水的‘老毛病’得改改了。棚户区改造了,苦日子一去不复返,等着咱的都是好日子!”    

如果说,棚户区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曾经是天津市内六区面积最大的棚户区——仅6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蜗居着1万多户、3万多位居民的西于庄片区,居住环境之糟可谓无人不知。1955年,王建明出生于此,全家五口挤在一间十多平米小屋里。若是生活的“紧巴”,尚可因一家人平凡却温馨的小确幸而幸福感“爆棚”,但一场场或大或小的雨,着实让他打小便养成“忧患意识”。

“您听过一段相声吗: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西于庄是‘三级跳坑’,雨水从大马路倒灌进来,要说路面积水一寸,胡同里就得一尺,家里可能会超过半米深。任凭我们在屋门口放上挡板、沙袋,都挡不住雨水往屋里灌。再加上平房都是黄土垒的,雨稍微下大点,全顺着房顶、墙缝漏进来,像进了水帘洞一样,我们全家老小拿着锅碗瓢盆往屋外掏水,就跟‘抗洪抢险’似的。要说雨下一宿,那就甭睡了,干脆也别掏水,咱人的速度赶不上雨速。赶紧把吃的转移到炕上,看着家里其余的物件泡在水里、漂在水上。赶上大暴雨,炕头都淹了。”都说天津人人会说相声,王建明也带着老天津卫素有的乐观和幽默。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于庄”三个字像个“魔咒”,谁家姑娘都不愿嫁过来。但彼时25岁的小田认准同岁的小王人品好、有上进心,但西于庄的条件恶劣、落后,着实让沉浸在新婚之喜的她猝不及防。“就跟嫁进动物园一样,屋顶上、下水管里来回跑耗子,特别是晚上动静大,吵得人整宿睡不着。院子、胡同苍蝇蚊子到处飞,再看屋里更全:蟑螂、蚂蚁、蜈蚣、潮虫……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虫子。”经年累月,每每听田军红有口无心的碎碎念,丈夫总用“加倍对她和孩子好”来回报妻子的支持。而“什么时候咱也能住进楼房?”成了他们苦中有乐的日子里最大的期盼……   

棚户区是历史欠账,也是城市伤疤。绝不允许在高楼大厦背后还有贫民屋!    

“西于庄要拆了,这次不是嚷嚷,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动真格了。今儿刚开完拆迁动员会,我被大伙选成居民代表,咱是真有盼头了!”2013年12月20日——尽管时间已过去近十年,但老两口永远记得这天傍晚,田军红飞一般冲进家,迫不及待地宣布好消息。随后动迁干部上门,帮助各家量身定制搬迁方案。选房、签约、看房、拿钥匙、装修……老两口一气呵成,“我们都六十岁了,盼着能早搬一天是一天!”    

棚户区改造,红桥区是任务量最多的,占全市总量近一半。搬迁之好和动迁之难,经历拆迁全过程的居民代表田军红最清楚:棚户区多是条件困难的低收入群众,红桥棚户区得加上“更”字——特困户多、违章户多、纠纷户多……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困难。但无论是先行改造的西于庄片区,还是自2017年起全市实施市区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行动计划,或是红桥区自加压力,增加团结村、郭家菜园等7.51万平方米的额外棚改任务,她和邻居们听到最多的,是1300余名红桥干部挂在嘴边一句“再难也得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不怕老百姓占便宜!”在红桥区迎难而上、多措并举下,终有了2019年11月1日提前并超额完成73.77万平方米、3.33万户棚改,超15万居民受益的成果。    

春日和煦映照着和苑街。街边、社区里桃花、玉兰盛开,树枝上窜出新芽,环卫车将宽敞街道的旧尘一扫而空,曾经棚户区的居民们,如今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到。“出电梯一拐就是我家,您看看20多平米的大房厅,这是8平米的厨房,多豁亮,我再带您看卫生间,5平米,不用担心停水,终于能痛快洗热水澡了。空调、热水器、洗衣机,家里嘛都有,就跟做梦一样!”通过视频聊天,王建明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参观老两口居住的90多平米两居室,“让我回想起2017年5月12日,搬进新家的第一天,我们俩也是从这个屋转到那个屋,转啊转啊,看呀看呀,每个角落都不知看了多少遍,心里那个美。”    

“刚搬来时,医院、学校、菜市场等生活配套基本齐全,住了五年,如今更完善。比如公交车,刚搬来时只有367路一趟,现在增加到四条线,四通八达。门口又新开好几家银行,超市开进小区里,卫生院的药品也越来越全……好日子都是党和政府给的,我们要永远感党恩、跟党走。”老王也是名老党员,他加入社区志愿者,除平日巡楼、负责垃圾分类等外,还“认领”社区7名独居、孤寡、残疾老人,入户照料。眼下他又和老伴儿投身战疫一线,在社区大筛中做志愿者,引导居民有序排队。和所有“出棚入楼”的居民一样,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红桥区通过棚户区改造释放出3000亩土地资源,其中部分用于建设新学校、新公园、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家食堂、菜市场等,同时陆续挂牌出让多个重点地块,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再发芽,它们正在成长为红桥区乃至天津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继续谱写津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今晚报记者 史莺)

标签: 经济增长

相关阅读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