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基建助力终端“秒开”

时间 : 2022-04-14 22:27:34 来源 : 天津日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

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数据机柜。 记者 宁广靖 摄

建设中的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如同农业时代的土地,工业时代的能源,数据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资源,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数字经济越发达,越需要夯实信息“底座”。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为代表的数据新基建正在“加速跑”──

在距离天津市区70多公里的武清区高村科技创新园,先后落地了包括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简称电信京津冀园区)、中国铁路主数据中心、中铁检验认证中心等在内的一批重点项目。站在电信京津冀园区项目现场,可以看到一座座建筑物已经拔地而起。

“园区建设总共有四期,整体建成后具备4.2万个机架承载能力。目前启动了三期,一期包含4栋数据中心、2栋动力中心,已经于2021年12月正式运营投产;二期包含综合办公楼、网络监控中心及新业务展示中心和市政管网工程,预计今年三季度竣工交付使用;三期包含4栋数据中心、1栋动力中心,将于近期竣工验收。”在项目建设现场,电信京津冀园区副总经理张智刚指着一栋栋灰白相间的高大楼宇告诉记者,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6.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2亿元,是京津冀投资强度最大的数据中心,前三期计划在2022年整体建成交付。

“毫秒级”水平实现“秒开”

在日常生活中,小到打车、点外卖,大到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凡是需要信息软件提供服务支撑的地方,都离不开数据中心这一物理载体。数据存储及算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数字时代的“衣食住行”。

比如,抖音的热门视频,如果终端离数据中心远,数据就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传输,可能要跨越几个省际的线路实现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交互。电信京津冀园区是中国电信推动“云网融合”及5G独立组网(SA)业务的重要节点和保障。因此用户在点击进入页面后借助“毫秒级”水平的5G网络传输优势,可以瞬间打开内容,实现“秒开”。

“企业级的服务器计算能力巨大,虽然不直接面向用户,但会间接向个人提供服务。马上到‘五一’假期,大家出行会更多地关注天气变化。以前的天气预报是预报一周左右的天气,现在的预报时间更长、精度更高,小时级的天气预报软件大家用得已经很熟练了,这就是算力发展的体现。”张智刚告诉记者,全部建成后,电信京津冀园区可承载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达1.15千万亿次。

开工两年多来,中国电信争分夺秒推动工程建设。“一期工程可具备装载1.5万个机柜、容纳15万台数据服务器的基础能力,并且已经成功运营投产。”张智刚告诉记者,金山云等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成为第一批进驻客户。

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数据中心是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基建,承载着无形的高价值数据,其经营模式也因需而变。“目前,国内主要的经营模式包括三种。有的数据中心提供恒温恒湿的整体环境和供电保障,客户把服务器安装接入数据中心的机柜,类似仓库租赁;有的数据中心提供服务器,客户把软件安装进来即可,相当于拎包入住;还有的数据中心如同提供了私人定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电信京津冀园区项目经理王晓辉告诉记者,电信京津冀园区多种经营模式并存,除了“仓库型”和“拎包入住型”,目前正在和部分来自北京市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开展定制化业务对接。

对数据中心来说,“24小时不间断”的电力供应是关键。据了解,电信京津冀园区由3座110kV变电站供电,每座变电站上游电力来自不同的220kV变电站。双路中低压配电系统结合不间断电源和柴油发电机,形成了高可靠性的供配电系统。王晓辉说:“为保障12栋数据中心楼稳定运行,我们配套建设了3栋动力中心楼,里面装载相当数量的柴油发电机,为数据中心楼提供动力保障。此外,还有1栋生产指挥调度楼,可以为合作客户的办公、生活,以及举办小型论坛、新品发布等活动提供服务。”

90%客户来自京津冀

作为信息社会的数字“底座”,数据中心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建设。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编制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

“目前,电信京津冀园区90%的客户来自京津冀地区。”张智刚表示,电信京津冀园区将很好地承接京津冀以移动互联网、电商、云服务商为代表的头部泛互联网行业客户的IDC扩容和灾备需求。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据天津市大数据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袁小梅介绍,电信京津冀园区是京津冀大数据产业的重要布局,在此之前,京津冀三地不断推进大数据产业方面的合作。早在2016年,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便已启动建设。2017年初,京津冀三地7个大数据示范区应运而生。2020年,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已在矿业大数据、高炉大数据、基因大数据、气象大数据、油气勘探大数据等行业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研发进展和应用成果。如今,京津冀大数据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逐步形成了由基础架构、数据资源、应用服务和支撑服务构成的完整大数据产业链。(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