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消息:大龄未婚人群中很多人与父母同住,形成新型“1+2”家庭模式 晚婚VS催婚?理解包容最重要

时间 : 2022-09-08 08:37:57 来源 : 北方网

天津北方网讯:近年来,大龄未婚已成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全年依法办理婚姻登记764.3万对,这是自2003年以来全年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是1986年以来最低数据。该数据还显示,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年龄也在推迟,2021年30岁及以上结婚占比达48.2%。

在大龄未婚人群中,很多人仍与父母同吃同住,形成一个新型的“1+2”家庭模式。在这样的家庭中,大龄未婚子女与父母的相处容易出现代际冲突。

“婚姻并非生活全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民孟女士今年38岁,性格偏安静。“20多岁时,也谈过几段恋爱,不过因各种原因分手了。慢慢地,就觉得一个人也挺好。”孟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工作稳定,收入还可以,休息时会陪陪父母,或是约上三五好友,逛街、看电影、旅行,生活轻松又自在。“唯一苦恼的是,父母时不时催婚,让我感觉压力巨大,也常因催婚和他们争吵。我想对父母说,自己已经长大了,能为自己做主,婚姻不是生活的全部,还有家人、事业、朋友。希望他们能放手,让我决定自己的人生。”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像孟女士这样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稳定工作的大龄单身女性并不在少数。她们因自身的条件相对不错,对婚姻的依赖度也低了很多。

大龄单身男性同样不在少数。今年同样38岁的姚先生仍是单身,谈及未婚的原因,他无奈地说,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时,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他把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随着父母健康出现问题,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忙,除了工作,平时要照顾父母,导致交际圈越来越小,认识的人基本都是朋友和同事。“生活压力大,结婚成本高,没有能力买房子,至今和父母同住在一起,想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不容易。”

“希望看到子女成家”

高女士今年62岁,有一个生于1987年的女儿,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她告诉记者,女儿之前有过一个谈婚论嫁的对象,但两个人最终分手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女儿对相亲、谈恋爱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都结婚生子了,我特别为女儿着急,每次在家提起这事儿,我们往往会相互吼上几句,弄得家里人都不愉快。”高女士焦虑地说,现在她和老伴儿岁数都大了,就是希望女儿能够早点结婚成家,“尤其是女孩子,年龄越大,成婚、生儿育女的难度也就更大。能看到女儿结婚成家,是我如今最大的愿望。”

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仍把看着或帮助子女结婚成家,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在记者的采访中,面对未婚的大龄子女,不少父母都陷入了焦虑当中。尤其是大龄女性的父母,是各种相亲活动的主力军,四处寻找机会帮孩子寻觅另一半,但收获的往往是子女的不配合、不理解。

相互理解 换位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王小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导致大龄未婚人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教育年限不断拉长,有人大学毕业后会继续读研究生或是出国留学,导致结婚年龄推迟;有的可能是受到父母或亲戚不和谐婚姻状况的影响,对婚姻有一定的畏惧。此外,“80后”“90后”基本独生子女,在谈恋爱时固然甜蜜,可一旦谈婚论嫁涉及现实问题,往往不会互相迁就,因琐事争吵,甚至最后“不欢而散”。“还有一点很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替代品比如情感需求、经济需求等,可以在婚姻之外得到满足,导致一些人对婚姻的依赖大大降低。当今社会的高离婚率也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王小波解析说。

“大龄未婚的男女,仍然与父母住在一起,相互之间肯定会产生摩擦。”王小波说,虽然子女长大了,但父母有时候还会以对待孩子的方式来对待子女,想要去管或是干涉子女的生活。比如催婚就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孩子认为自己有权利结婚还是不结婚,父母会认为不结婚生子就是不孝顺,人生就是不圆满。这种新旧婚姻观念的碰撞,就会导致代际关系冲突。

王小波说,双方如果都能有一定的界限感,相互尊重、换位思考,家庭关系会更和谐,生活氛围也更轻松。从子女的角度来说,要理解父母的心态,和父母之间有足够的沟通,将自己的想法与未来的计划清晰地告诉他们,减少他们的担忧与疑问。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两代人的隔阂,让彼此都能更加从容。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子女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有选择是否结婚的权利,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过多干涉。当然,父母如果能淡化以孩子为中心的观念,将更多精力投注在自身上来,可能会有更好的生活状态。(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标签:

相关阅读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