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局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从城镇新增就业看,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6%;从失业率看,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人才队伍建设、劳动关系协调、行风建设等工作持续推进。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今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持续强化稳企稳岗等就业保障政策,继续实施一系列阶段性、组合式稳就业保民生政策,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技能提升、兜底保障力度,积极助力“六稳”“六保”。
首先,持续强化稳企稳岗等就业保障政策。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在今年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将已实施的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政策范围由餐饮、零售、旅游业扩大至上述行业。一季度,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347亿元。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今年年底前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向参保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符合条件的地区从60%最高提至90%。一季度,向39.3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5.7亿元,惠及职工1080万人。符合条件地区再拿出4%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并向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其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提升服务精准度。发布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便利高校毕业生知晓政策、享受政策。聚焦全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不低于3000万人,加强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就业帮扶政策扶持,截至3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为3135万人。
与此同时,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组织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和计划,深入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加强重点群体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提升培训质量,累计发放职业培训券2278万张。继续放宽失业保险支持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至参保满1年,一季度向48.7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8.3亿元。
关注高校毕业生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新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表示:“今年3月至6月,我们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动员各地人社部门、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力量,主动将服务向前延伸,通过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六进校园’,满足毕业生多层次、精准化的服务需求。”
专家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着个人价值、民生福祉和发展大局,但在多重压力的影响之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1—2月为15.3%,3月升至16%,为近五年同期最高值。往年求职季的“金三银四”遭到了冷遇。
4月27日,人社部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其中,36个职业属于第六大类——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36个属于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24个属于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去年年末的一项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推进政策落实打包快办,加快政策兑现,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城乡基层就业,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稳定事业单位、基层项目招聘招募。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同时,针对疫情影响,指导各地调整优化公共部门考试招录的时间安排,为毕业生求职留出时间窗口。人社部门将尽最大努力,创造积极条件,助力毕业生到各领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专家表示,企业在优化人员、造成就业压力的同时,需要新的人才的加入,能消解部分毕业生就业压力。而传统产能的数字化转型,也会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
四个方面工作安排
据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一步工作安排包括:一是推进降费率、缓缴社保费等政策落实。倾斜支持就业容量大的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大的重点行业。二是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政策措施,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基层服务岗位集中招聘、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实施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就业帮扶行动。举办第一届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加强零工市场建设,优化灵活就业招聘服务,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三是持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制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加强职业培训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应用,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四是加强就业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接续开展“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用工服务支持企业发展,促进供需对接匹配。研究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
专家表示,就业形势不乐观主要是受疫情大背景和国际局势的影响。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不能正常开工,造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但从长远来看,坚持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生产会逐步恢复,就业矛盾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依琰)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