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就要开幕了。伴随着一届届世界智能大会的举办,智慧城市这个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智慧城市,一般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创新概念,以及智能化、精细化的动态管理,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进而提升资源运用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城市模式,近些年,天津吸引和孕育了许多这方面的人才,合力推动了智慧天津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者
任可,中新天津生态城一家信息科技企业的负责人,2014年,他代表新加坡与生态城展开了政府间的智慧城市合作,他的团队主要负责将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通过规划,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落地在生态城,并先后参与编制了《天津生态城脉动城市总体规划》和最新一期的《全域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小到社区里的智能垃圾箱、健身器材等智能服务设施,大到整个生态城的交通系统,都在他们的规划范围内,对任可来说,这也算是实现了曾经的梦想,“我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去新加坡留学,当时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很完善了,我感触特别深,总想有朝一日把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带回中国。”任可说。
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任可加入了新加坡对外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合作部门,主要负责与中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交流,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他来到处于建设初期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参与到了生态城基础物联网以及智慧交通体系等领域的规划中。任可的团队花费大量时间,通过遍布全城的交通摄像头,采集各条道路不同时段不同方向的流量信息,运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计算等手段,最终实现了生态城全域红绿灯的智能化控制,在城市大脑的统一调配下,每个红绿灯都能根据路口的车流量和路况,实时地调整时长,方便车辆、行人最快通行,形成了一套智能动态控制的红绿灯配时方案。
2021年,任可放弃了新加坡的工作,将生态城作为创业基地,开办了一家信息科技公司,专门为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城市或产业园区制定规划方案,打造智慧建设样板。
下个月,天津就要举办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了,生态城今年准备了丰富的参展内容,任可的团队主要负责梳理生态城现有的各类智慧应用场景,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成效,最终形成白皮书在大会期间发布。伴随智能大会成长起来的生态城,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果逐年增加,从智慧小区、智慧社区到智慧商圈,从城市管理、企业服务,再到医疗、教育等惠民板块,各类智慧应用不断充实进来,任可他们这本白皮书的分量也是越来越重。
如今的生态城,已经从最初的生态城市样板,转变为了生态加智慧的双轮驱动样板,而亲身经历了这一切的任可,心中也开始有了更广阔的梦想,展望未来,他说:“整个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令人非常兴奋,我会把这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带出去,真正实现生态城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
电力赋能 助力城市智慧升级
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建设的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近八千平方米,设有70多个充电车位、60多个不同类型的充电桩,车主们来到这里,可以自由选择无线充电、即插即充、自动换电等多种充电方式,智能高效,满满的科技感,其中,占地四千多平方米的主体建筑碳排放量接近零能耗,整栋建筑的制冷、供暖、照明系统所需的电能,百分之八十都是由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提供的。
作为国内首个车联网数字化、体系化运营平台,天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接入充电桩一万三千多台,具备充电设施智能监控、抢修等多项功能,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过境高速充电网络全覆盖,累计为二十多万辆新能源车提供了驾驶行为、运行情况分析和智慧选址等服务,而这一切都依赖一组组实时更新的数据,小到一辆车什么时间充电、在哪里充电,充了多少电,大到全市充电站的整体运行情况,在这里都有显示。平台汇总的海量数据信息,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设施布局、加强市场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要说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里,最具未来感的设施,就得算智能充电机器人了,基于3D视觉感知和磁条融合导航等尖端技术,在感知车辆到达后,充电机器人便会出仓,沿着地面磁条自主移动到相应位置,举起充电枪,准确地摸索到汽车充电孔位进行充电,实现了自动驾驶和自动充电功能的组合。
为了让机器人充电进一步实现全流程的无线化、无人化操作,眼下,研发人员正在着手建立新能源车牌号和车型的数据库,计划开发一款APP,帮助机器人在未来通过识别车牌,搜索匹配到相应的车型,进而迅速精准找到各款车不同的充电孔位置,不断升级的科技,让不少新能源车主眼前一亮,每次充电都变成了一次智能体验。
位于服务中心一楼的实验室,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与天津大学、中汽研等单位联合组建的,主要从事充电安全、车-桩-网互动调控等热门领域的科技研发,从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到紧凑型模块化底盘换电技术,一项项成果不断从这里涌现。
国网天津营销服务中心职工李磊,先后参与了实验室的多项科研工作,目前,他和同事们比较成型的研发成果是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仿真平台,是平台借助充放电机、光储一体机等设备,模拟电动汽车在不同情景中,与家庭、社区、企业园区甚至整个电网的电能补给、互动效果,以此为这些智慧应用场景变成现实打下基础。李磊说:“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如何把它们的潜能挖掘出来,跟电网形成双向互动是我们的目的,就是说电动汽车不光可以充电用电,它本身也可以作为储能单元,向电网放电,比如电网负荷较高或意外停电时,可以通过电动汽车充电桩,往我们的家庭或楼宇紧急供电,这个现在已经是可以实现的了!”
为了推动我国新能源车充电技术的国际化,李磊他们还参与了大功率充电桩研发、电动汽车充电漫游服务国际标准编制的部分工作,以及移动储能充电车、无线充电等技术的科研攻关,未来,这些电力设施的智慧化应用,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电网功能,为百姓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智慧生活 百姓共享
走进了西青区精武镇付村,谁要是想随手扔个垃圾、乱停个车,那是根本没戏,因为这里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一个俯视全村的大“眼睛”盯着村儿里的各个角落。这只“眼睛”,就是位于村委会的“智慧付村”基层治理平台,平台接入了遍布全村的三百多个摄像头,工作人员通过眼前这个大屏幕,可以实时查看每一处监控画面,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村委会委员李春萍,是从外村嫁到付村来的媳妇儿,这些年,她们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在智慧天津的大背景下,努力推动付村的数字乡村建设,先是引进了一批智能分类垃圾箱,后来又在村儿里建起了厨余垃圾处理站。李春萍说:“我们在每栋居民楼下都安装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二分类智能垃圾桶,给每户居民发一个专属二维码,一户对应一码,扔垃圾时必须把码贴在垃圾袋上,扫码才能打开对应的垃圾箱。”刚开始推广使用智能分类垃圾箱的时候,不少村民都不太适应,毕竟过去不管什么垃圾,随手一扔就能走人,到了现在,不贴码不扫码连垃圾箱都打不开,有的村民嫌麻烦,干脆把垃圾往垃圾箱旁边一放就走了,令村两委十分头疼,为了引导大伙儿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李春萍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每天我们都会抽查垃圾箱,用手机小程序扫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因为是一户一码,哪一袋垃圾分类错了,扫完码之后平台直接就能显示出这垃圾是谁家的,就会扣他的文明积分。”网格员左洪弟介绍说。
在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村干部们偶尔也会遇到个别不听劝的村民,这时候,智慧治理平台的这数百个监控摄像头就派上用场了,只要监控画面捕捉到谁乱丢垃圾,工作人员就会立即锁定到人,督促改正。如今,付村已经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置的完整闭环。
随着5G网络的普及,眼下,付村的智慧基层治理平台正在不断升级,除了智慧党建、养老服务、网格管理等,还有一些新板块、新功能即将上线,一幅更加智能、舒适的数字乡村生活画卷,正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 (津云新闻记者 宋新新)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